咨詢熱線:028-87317772
來源:admin 2022-02-10 12:56:54
永嘉彈棉郎紀錄片拍攝花絮
“誰持孤弦獨自彈,滿身風雪不知寒?!睆椕拮鳛橹袊糯膫鹘y制棉工藝,有據可查的歷史已有800多年。對于很多人而言,彈棉不僅一種美好的回憶,更是過往含蓄內斂的社會里,情感的溫柔體現。在傳統的婚嫁習俗中,父母會為即將出嫁的女兒準備八鋪八蓋的嫁妝,講究的是有鋪有蓋,涼不著凍不著,寄托的是對于子女美好未來的祝愿。
溫州永嘉,是中國的彈棉之鄉(xiāng),曾經10人中就有7人以彈棉手藝為生?!坝兰螐椕蘩?,挑擔走四方”也成了永嘉商人的最初典型。他們背著自制的器具,走出大山,四海為家,外出攬活,為的是能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養(yǎng)家糊口。徐曉兵,徐家第四代彈棉手藝傳承人,11歲開始學藝,是眾多永嘉彈棉匠中的一位,卻也是少數幾個堅持至今的彈棉手藝人。30年四處奔波,從少年轉為人父,他經歷了早期彈棉人艱難困苦的歲月,也目睹手工彈棉的興衰沒落,不變的是對于手藝傳承的堅定決心。
本次紀錄片拍攝準備工作歷時一個月,從前期的選材跟蹤、采訪策劃到選址、拍攝等,我們的遺失攝制組的小伙伴們熬了好幾個通宵,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對于傳統手藝的致敬。
鏟棉是彈棉的第一道工序,目的在于將棉花拉散變松,由于操作簡單,舊時多由學徒代勞。師傅則趁著鏟棉的時間,開始調弓,也就是將棉弓上的牛筋弦繃緊,不宜過松過緊,更不得將弦繃斷,沖了喜氣。檀木榔頭,杉木梢,金雞叫,雪花飄,弦舞花飛的時候便是彈棉師傅最顯本領之時。手中的榔頭,有節(jié)奏的上下敲打,棉絮在弓弦的顫抖中四處飛揚,顯得輕盈自然。壓棉的過程之后,師傅要在棉胎上擺上染好色的棉絮,擺出各種圖樣或是文字,寓意著吉祥和美。有名望的彈棉師傅還會在棉胎上留有獨有的記號,以便對自己的手藝負責終身。這也大概只有手工年代的作品才擁有的獨特溫度。
成型之后的面胎需要用紗線固定,行話稱之為牽紗,需要師傅和徒弟一起配合。師傅手中一根長長的紗篾,在空中快速的自由來去,徒弟一個不留神就有可能錯失了其中的紗線,后果自然免不了責罰了。包邊是徐師傅最拿手的絕技,也是最考驗彈棉匠手藝的一道工序,不僅要求美觀更不能影響舒適。四周的邊依次包上,也就意味著一條棉被即將完成,只差最后一道走盤工序。徐師傅手中的磨盤,一用就是100年,因長期的磨擦,表面顯得格外的光滑,一道道錯落有致樹輪仿佛記錄著技藝的興衰成敗。
一錘,一弓,一篾,一磨,猶如弦上奏樂一般,彈出的卻是人間暖意。太多的老手藝,都慢慢被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所取代,但是那種由匠人之手一針一線所傾注的祝福與記憶是永遠不能被代替。我希望用我們手中的攝像機,紀錄更多美好有溫暖的瞬間,讓傳統更流行。